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研讨会邀请函

文章作者:  发布时间: 2013-11-14  浏览次数: 531

 

中国音乐教育源远流长,三千年前的周代,音乐教育初现,三千年后的20世纪初,我国音乐教育随新式学校出现而转向新的传统。百年后的今天,面对中国的文化崛起,音乐教育再次面临挑战。当今中国音乐教育的变革,已不像百年前的简单与匆忙,而是呼唤中国音乐教育的理论自觉与历史自觉。面对中国音乐教育的新旧历史传统,面对新旧音乐教育理论,当今中国音乐教育必须做出回答,以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。鉴于此,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,为探索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学科的发展,弘扬中国音乐教育的优秀传统,繁荣学术研究,提升学科教育水平,特举办此次“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研讨会”。

一、会议时间

120131220于北京京民大厦报到。

220131221上午8:30—下午17:30,于北京京民大厦召开“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研讨会”。

320131222上午离会。

二、会议议题

1、音乐教育学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

2、中国音乐教育的过去、现在与未来

3、中国音乐教育史的内涵、方法与问题

4、文化的视角: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学与理论反思

三、相关事宜

1、食宿由会议主办方统一安排,往返车旅费自理。

2、参会者需提交发言题目和论文摘要。论文选题可根据上述四个研讨主题任选,并于20131115前提交论文摘要(电子版),连同参会回执发送至会务组邮箱yyjyx201312@126.com

四、会务组联系方式

E-mailyyjyx201312@126.com

学术秘书组:任恺(13810902896

接待联络组:吴珍(13810389112

 

 

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

20131031

 

     

是否参加会议

参会人数30人左右

 

马东风

职称(或学位)

教授

 

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

通信地址

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

 

13775988806

电子邮箱

Mdf513@163.com

参会论文题目

解读《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座》的音乐教育思想

 

注:回执须在20131115日前回发会务组邮箱。

 

解读《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座》的音乐教育思想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内容摘要)         马东风

 

 

通过解读《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座》这一历史事件,从史学、美学、图像学、教育学角度对《论语》中的经典篇目《侍座》进行了史学分析与理性思考,清晰地看出孔子的教育主张与音乐审美教育思想。《侍座》字里行间既有十分浓郁的文学气息,千百年来,《侍座》中的师生对话一直被认为是《论语》甚至是孔子思想极其重要的代表部分。作为儒家思想体系的主体内容,礼乐思想与传统在本文的字里行间流淌和宣泄,并最终得以升华,如约而至的是音乐美学因素的逐步展现和层层深入,拨开萦绕于文字之中的重重迷雾,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尽收眼底。文章以师生之间对于理想的探讨展开,逐步上升到“为国以礼”,“乐以载道”的治国高度,礼乐思想的光辉在文中闪耀。其中,音乐教育是敦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礼乐思想的主体内容,《侍座》自然也是孔子音乐教育思想的一个缩影。细细品味,集中表现在:孔子视野下的礼乐并举、有教无类;“乐以修内”的“成人”教育主张;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要回归自然、“天人合一”,“大乐与天地同和”等三个方面。孔子通过与其学生的对话,了解他们对待政治及音乐态度,要达到了超然的无我之境,所以才会白描出“风乎舞雩”的诗意画面。曾皙演奏的音乐,必然是合乎孔子礼乐相善的标准,诠释了真、善、美的音乐内涵,这是孔子音乐教育理念所赋予人格主体的终极审美意义。

相关链接
Baidu
map